找到相关内容3606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三年新竹山居岁月——我在福严教学时代的所遇、所学、所思

    七十六年初,副院长与训导主任因与院长理念不合,带着很深的感伤,断然离去。留院学生心里难免感到彷徨,无形中留院教师的我,就承担起了安抚学生情绪的责任。是年暑假,我深感福严的师资阵容,后继乏人,在力辞不果之后...

    释昭慧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6543390897.html
  • 东亚与和合——儒释道的一种诠释

    心川教授认为研究“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在我国周边国家   的传播和发展”很有必要,并将其作为“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资助课题”之一。   我有幸能够承担这一课题的研究。本拙著就是这一课题研究的成果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15891517.html
  • 互动中的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

    后果由行为者自身承担。所以两者并不相同。康僧会还通过编译佛教的《六度集经》,用印度大乘佛教的慈悲观去比附儒家的"仁爱"思想,提出"仁道"说,以配合儒家政治伦理观念。佛教为了求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,甚至...

    成建华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20291529.html
  • 论“超越”与中国“三教”的超越方式

    个体原则。当然,儒家以伦理精神为核心,它所关注的确实就是群体生存结构问题。但是我们不要忘记了,儒家的落脚点乃在“自天子以至于庶人,壹是以修身为本”[8](中庸),而修身的承担者正是个体。在我看来,《大学...

    黄玉顺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45091624.html
  • 寒山寺除夕听钟声活动及其展望

    苏州文化的新内容,又符合日本民族的心理需求。   总之,作为寺庙来说,寒山寺看起来很普通,但寺内那口清朝制造的铸铁大钟显示出特殊的魅力,是它承担起了这极其美妙喜庆吉祥的神圣任务。钟、钟声和所咏之诗,...

    汪祖民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45491636.html
  • 持诵《普贤行愿品》速得成就的道理——益西彭措堪布

    随着开发者的意愿和努力程度,它可以无限地、无穷尽地向上。如果能依靠普贤行愿直下就全分地承担起深广无尽的普贤行海,那就直接朝着菩提果进趣。以这个原因,不依照普贤行愿修持,即使经历多劫也不能成就。相反,能受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

    普贤行愿品|普贤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10/16373791663.html
  • 伦理学中的形式与实质

    的抽象存在,在这两种形态下,人是目的这一价值命题都无法真正落实。   作为道德理想的承担者,人本身包含多重规定,道德理想的实现以确认存在的这种具体性为前提;如果将人仅仅理解为理性形式的化身,则道德的...规定了道德主体应当承担的一般义务;欲首先与生活世界中的存在相联系,并涉及广义的情、意,等等。以合乎理为要求,主要表现为以义务的承诺为行为的推动力(为完成道德原则所规定的义务而选择某种行为);从生活世界中...

    杨国荣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111091963.html
  • 冯学成:《中庸》说要第四讲

    行住坐卧的工具等等都是由社会的各个层面为“我” 提供的,既然如此,那么“我”也就应该承担对社会相应的义务,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,过好自己的生活,处理好和自己相关的方方面面的关系,也就是把人做好。这一切都和“我...

    冯学成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6560392106.html
  • 一本不该被冷落的著作——关于弘一法师和《韩握》三题

    如何摆弄,法师还不厌其烦指导他如何拍好这些照片。可见本书的创作,从“写”到“抄”,从“文”到“图”,几乎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法师的指点。他为了提携青年作者,完成本书创作,就是这样地竭精殚虑,不遗余力,承担了...

    徐正纶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502992389.html
  • 论说一切有部“实有”思想对慧远之影响

    结合在一起的,所谓“形存神存,形质神用”。二者相互依存,不可分离。当时,“神灭论”的影响很大,尤其是文人学士中间。因此,慧远的当务之急是为因果报应思想的确立,作出承担主体性的说明,为佛教的顺利传播,开道...

    夏金华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322093349.html